养貉是门技术,也使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。如今,养貉已经成为四平铁东区石岭镇塔子沟村的特色经济之一,村民徐亚东就是靠养貉走上了致富路,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养貉专业户了。 走进徐亚东的养殖场,放眼望去,一排排笼子有序的排列着,每个笼子里都住着一只貉,一只只貉子皮毛发亮,活蹦乱跳,很是惹人喜爱。徐亚东介绍,貉子不是素食爱好者,平时喜欢吃鱼粉、大豆粉、鸡肝、鸡肠和鱼等食物,而且还要定时定量,一天三顿。 今年45岁的徐亚东是塔子沟村三组的农民,种地原本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,后来临院的村民养起了貉子,日子越过越好,徐亚东看到了这个商机,决定也尝试尝试。他向邻居学习了养貉的技术,自己买了成品后,走上了养貉的道路。 养貉赚到了第一桶金后,徐亚东尝到了成功的甜头,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。现在,徐亚东养貉已有10余年的时间,现在的养殖场占地7000多平方米,养有800多只貉子,每年产崽量达到4000多只,徐亚东将自己的养殖场起名为金顶饲养场,现在雇有5名员工饲养貉子。 徐亚东说,貉子浑身都是宝,最值钱的就是皮毛,去年一只貉子毛皮是600元,除去成本费,一只貉子可以净剩几百元,仅去年就挣了60余万元,行情越好,收益越高。除了皮毛,貉子肉还可以做饲料、肉骨粉等,经济价值较高。貉子比较好管理,一年只需防疫两次,技术风险较小,只要注意几个特定的时间段即可,不是很操心。貉子在1月份的时候配种,3月中下旬至5月是繁殖期,7月至11月是貉子的培育期,当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,貉子就可以取皮了,以当年行情的价格,卖给辽宁辽阳等地的收购商。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规模的扩大,徐亚东在养貉的路上越走越好,“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是我不能止步于此,要继续扩大规模,帮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。”徐亚东说。 (责任编辑:网站编辑) |